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联系我们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医临床研究》

国内刊号:11-5895/R   国际刊号:1674-7860

投稿邮箱:qkbjb126@163.com
刊名: 中医临床研究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主办:  中华中医药学会
周期:  旬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674-7860
CN:   11-5895/R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中医临床研究

创刊时间:2009


本刊MARC数据 本刊DC数据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 投稿咨询:
    QQ:1605133527 ;2509007402
  • 稿件查询:
    QQ:1605133527 ;2509007402
  • 工作时间:早上9点——下午5点(周日除外)

当前位置:首页 > 杂志简介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中医临床研究》

  • 外文名称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 语言

    中文;

  • 类别

    中医

  •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

  • 编辑单位

    中医临床研究编辑部

 
  • 创刊时间

    2009

  • 出版周期

    半月

  • 国内刊号

    11-5895/R

  • 国际刊号

    1674-7860

  • 出版地

    北京市

  • 宗旨

    传承和弘扬我国民族中医药

办刊宗旨

中国特色和中西医并重是中医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弘扬我国民族中医药传统,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框架,面向临床,面向普及实用,汇总中西医临床经验,报道国内外中西医临床研究成果,促进中西医临床学术交流,为中医现代化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学术研究平台,充分利用广泛的专家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科学组织和出版医药卫生知识和相关信息,为医药卫生行业和医药卫生工作者提供交流与探索的园地,成为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的知识平台,并为构建具有中国医疗保健模式,探索现代医学发展作出贡献。


组稿理念

中国医疗体制改革为中国医疗保健模式的丰富和完善提供了破解中西医壁垒的契机。医疗保健不仅仅是生命科学,更重要的是一门管理和人文科学。医易同源和食药同源从精神文明层次和临床营养学层次揭示了“天人合一”和“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医则调身,易则调神”,从“形神合一”层次阐述了现代医疗保健模式的基本框架。人文、管理、医疗、养生是中医内涵的现代理念。生命科学和医疗保健有太多的未解之谜,依靠中西医各学术流派的共同努力,“中西汇通,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林改错”将为中国医疗临床研究提供有益的学术借鉴和经验。中西医并重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大政方针。欢迎有志于中西医学的各类医教研院所和医药厂家开展多样性学术探讨和专题研究,对组稿和优秀的编创人员,将被聘为《中医临床研究》特邀编辑以至专栏主编和责任编辑并颁发相应证书,以推动具有中国特色和中西医并重的新时期医疗保健模式的丰富和完善。理念决定未来,论文数量决定学术的繁荣,而理念即方向决定盛衰。速度和数量,理念和方向,理念是摆在第一位的。中国特色和中西医并重是中医特色的基本内涵,临床研究是丰富和完善医疗保健模式的学术支撑和创新平台。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是壮大中西医人才队伍的素质教育,“不为良相,必为良医”和大医精诚则从人文和管理学层次阐述了医疗保健管理的重要性。欢迎组编各类各级临床医疗管理类稿件。医疗保健和临床营养及管理医学是构成现代医疗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理念和健康自控失衡及意识形态是生命健康的主要致病因素,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是意识形态的形成基础,临床医学、辨证医学、生态医学、人文医学,管理医学以及营养医学等构成“形神合一”的整体医疗模式的主体框架。“医疗保健”实际上自始至终都呈现着管理医学的拓展和完善。不明《易》者,不以为相,不懂《易》者,不以言医。医者,易也。医则调身,易则调神,可见人文理念和管理思维在医疗保健中的重要地位。对中医“精气神”理念和“主宰者理”的重视,是丰富和完善现代医疗保健管理和养生模式的关键和必然趋势。
解放思想,百家争鸣,各家学术和多种学术流派并存,以《中西汇通》为拓展方向,开展以病证为基本突破点,对专证专病及各种疑难杂病和研究课题为重点,欢迎各类科教研人员及硕博研究生组稿并进行专题研究。中医主流观点和非主流观点并存,学院派和民间派共存,将成为繁荣医疗保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基层临床医疗、医技、护理、卫生防疫、营养保健人员在临床实践中的探索和经验总结,并在普及和实用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推广。医易同源、药食同源、医疗保健合一是拓展临床疗效及人类养生的不二法则。

主要栏目

中西医学、现代医学、经典论著、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病例报告、文献综述、技术革新、护理经验、证病辨治、中医中药、专科研究、管理医学、人文医学、养生保健、亚健康、治未病、实验研究、名医名方、综述、医药配方、刊中报、医学论坛、热点述评等栏目。


稿件范围

面对临床医学及相关学科,以投稿为主,约稿、文摘、综述为辅,面向医学教研基础及临床各科,及时对相关领域的医学进步及科技创新进行综述,重视期刊信息的学术更新及超前导向作用。


投稿须知

1、稿件署名作者应为合法著作权人,文责自负。
2、来稿首页请注明:题名,每位作者的姓名、学历、技术职称及工作单位,负责与编辑部联系的通讯作者的姓名及其详细通讯地址、电话和E-mail,并标明正文字数、表数及图数。
3、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标题页左下方,如“基金项目:基金资助(编号)”,并附基金证书及复印件。
4、本刊对重大研究成果,将使用“快速通道”,在最快时间内发表。
5、本刊对来稿认真负责,处理及时。
6、根据《著作权法》,结合本刊具体情况,编辑部可作修辞等文字修改、删节。
7、来稿一经录用,即表示作者同意文稿的专有使用权归《中医临床研究》所有。《中医临床研究》有权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网络版)和纸版等其他方式刊发,未经本刊同意,该论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出刊后每篇文章赠作者1-2册样刊。
论文格式:
8、文稿应具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层次清楚,文字精练,用字规范。论著性文章4000字左右,每版可排2400字符(计空格)。
9、标题:力求简明,且能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
10、作者:作者姓名在标题下依次排列;单位按照所在省市县、单位全称、具体科室、邮政编码的顺序列于标题下方。
11、摘要:论著性文章需附中、英文摘要,均为500字(词)以内。摘要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列出主要数据)、结论4部分。
12、关键词:论著需分别在中、英文摘要后标引2~5个中、英文关键词。关键词之间用“;”分隔,每个英文关键词首字母大写。
13、医学名词和药物名称:医学名词应使用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名词。中西药物名称应使用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14、缩略语:文中尽量少用,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列出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
15、计量单位:执行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
16、图片和表格: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每幅图表应冠有图题或表题,说明性的内容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说明文字应简短,不应超过50字,病理照片要求注明特殊染色方法和高、中、低倍数。按照三横线(顶线、表头线、底线)表模式制表,表内同一指标数据保留相同的有效位数。所有的图表在文中相应部分应提及。
17、参考文献应引自正式出版物,在稿件的正文中依其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在段末上角标出,按引用的先后顺序列于文末。

本站:杂志协同采编平台 · 版权所有:《中医临床研究》杂志社·本平台信息来源于网络公开信息和社内征稿函。如有异议,可来函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