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联系我们

主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主办:航天信息中心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国内刊号:11-4538/V   国际刊号:1009-8119

投稿邮箱:qkbjb126@163.com
主管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主办单位:航天信息中心
国际刊号:1009-8119
国内刊号:11-4538/V
邮发代号:82-17
创刊时间:1988年
杂志开本:大16开
  • 投稿咨询:
    QQ:1605133527 ;2509007402
  • 稿件查询:
    QQ:1605133527 ;2509007402
  • 工作时间:早上9点——下午5点(周日除外)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1.从通信电子技术谈军民融合发展—杨千里

2.深化军民融合发展 专家观点—撷英
3.我国军民融合事业之深度融合三大问题—王宗喜
4.推进军民深度融合的“四个体系”和“三个拓展”—袁文先
5.加强四个体系建设,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曹国英
6.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应集中全民力量—徐光裕
7.军民融合是国家的高层次、应加强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建设—高粱
8.大力开展军民融合工作,探讨解决军民融合实际问题—张晓明
9.加快思想观念转变、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张瑛
10.军民融合——走出有中国特色的国防战略的发展道路—柳克俊
11.推进军民深度融合的十项措施—丁锋
12.吹响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号角—张嘉国
13.推进军民深度融合须在“两个加强”上重点突破—安孟长;  
14.国防科技工业知识产权
15.面向未来 开拓进取——记辽宁海明化学品有限公司 
16.国外军工单位市场化与国际化过程中的资产管理研究—刘海林
17.冯·布劳恩PK谢尔盖·科罗廖夫(上)—龚钴尔
18.前驱体裂解法制备碳纤维表面抗氧化涂层—邱显星
19.航空摄影测量偏流角自动调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张伟红
20.北京格林威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1.登月是骗局吗—龚钴尔
22.军民融合创新发展中心及管理模式初步研究—胡亮
23.从专利代理角度谈航天领域专利文件的撰写—陈鹏
24.基于信息化技术的项目管理平台研究与应用—张晓鹏
25.新形势下航天科技集团军民融合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滕响林
26.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系统基模分析及其实践—王英伟
27.创新非标产业平台 实现军民良性互动—贾怡
28.航天特种包装产业项目的内部约束分析与发展对策—邓友成
29.以比较优势推动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徐宏利
30.关于深化首都航天机械公司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思考—苏影
31.关于军转民的几点认识—吴兵
32.浅谈一院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董焰
33.一院燃气监控项目应用军民两用技术的回顾及发展分析—寇德琪
34.航天军民融合式发展之我见—姚彤
35.走技术创新之路 促民用产业发展—曹志清
36.军民融合在二次创业大潮中寻求发展之路—曹炬
37.基于SWOT分析方法对十八所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发展的研究—邹河彬
38.积极推进军民标准深度融合的对策研究
39.积极推进军民标准深度融合的意义—李其飞
40.实现军民标准深度融合的必备条件分析—郭艳红
41.以标准化主导世界:美国军用标准化探析—李其飞
42.我国军民标准融合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姬鹏宏
43.浅析推进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自觉融合发展的四个维度—钟庭宽
44.中船重工军民融合与国防动员发展研究中心
45.美苏的探月先遣兵—龚钴尔
46.应用于停车棚的光伏—储能微网发电系统研究—朴铁军
47.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和航天服务业市场营销管理模式探讨—余海童
48.2013世界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发展展望—安孟长
49.2012我国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发展特点回顾—安孟长
50.2013国防工业展望—董正强
本站:杂志协同采编平台 · 版权所有:《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杂志社·本平台信息来源于网络公开信息和社内征稿函。如有异议,可来函告知!